
4月20日,以“綠色•科技•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盛大開幕。本屆菜博會首創全國多地聯動模式——壽光市內設多個分展區,全國五大分會場同步開幕,形成“主會場+衛星展”的產業矩陣效應,進一步提升菜博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助力“壽光模式”邁向全國、走向世界。

大眾網記者采訪了解到,本屆菜博會全方位從“科技加力賦能,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展覽形式多元,重構‘菜果花’融合場景”“蔬菜藝術升華,演繹文化交融新篇”“商貿平臺升級,拓展國際合作空間”“文旅研學聯動,打造農教融合課堂”“模式創新輸出,構建全國聯動格局”六個方面匯聚、展示、交流并推廣國內外蔬菜產業及其相關領域的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與新理念,帶動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國際化水平全面提升。
菜博會自2000年首屆舉辦以來,歷經25載輝煌,從區域性蔬菜展會,成長為國家AAAAA級農業專業展會,更是國內首個在蔬菜科技展會領域榮獲國際展覽業協會(UFI)會員與展會雙認證單位,蜚聲海內外,累計吸引超3400多萬人次參會參展。
多年來,菜博會堅持“蔬菜搭臺、經貿唱戲、文旅融合”理念,成為科技示范引領、行業交流合作、農業觀光旅游、助力“雙招雙引”的重要平臺,為我國蔬菜產業現代化注入了澎湃動能,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壽光力量。
本屆菜博會主展區總面積達45萬平方米,包括11個室內展館、日光溫室高產栽培區、蔬菜博物館、休閑農場及室外優質農產品展區。
科技加力賦能,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在品種展示方面,緊扣蔬菜產業本質,匯集來自國內外的蔬菜品種2600余個,其中花青子番茄、衢椒1號、青蓮等全新品種多達400余個。其中九號館以自主研發蔬菜品種及民族種業為主,展示最新研發和當前最具推廣價值的各類蔬菜新品種200余個。
同時,集中推廣“AM自然循環微生物土壤修復技術”“智能水肥一體化”“量子富硒技術”等前沿新技術100余項,引進魚菜共生、垂直立體自動換位栽培模式等創新種植模式80余項,七號館集中展示40多種先進的無土栽培模式,讓蔬菜擺脫對土壤的依賴。
在智慧化展示升級層面,菜博會攜手北京農林科學院及眾多智慧農業企業,引入智能噴霧機器人、智能授粉機器人、智能巡檢機器人等當下最先進的農業機器人,實現了管理作業的全流程自動化,打造“數字農業樣板間”。“農業數字化”讓蔬菜生產實現工業化,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成為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展覽形式多元,重構“菜果花”融合場景
為了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與體驗感受,本屆菜博會從觀賞性、實用性、功能性多維度考量,大膽創新,新增”“花”“果”元素,構建起以蔬菜為主,花、果協同融合的全新展示格局。
三號館打造“超元•VR火星館”,運用虛擬現實、實時渲染等前沿技術,構建沉浸式農業未來場景,觀眾可通過體感交互體驗星際種植的科技魅力。四號館則圍繞“果”主題對展陳布局進行了全面重構,新增熱帶果實科普展示等豐富內容,讓觀眾在觀賞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農業科技的魅力。五號館采用廊架園藝立體種植方式,滿園疊翠,碩果累累,展現出蔬菜之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景象。
全新打造“花博苑”,開發“以菜為花、以花為菜”創新項目,展出兼具觀賞與食用價值的特色品種,精心打造“蔬香花海”等絕美景觀。多元展覽形式不僅豐富了菜博會的內涵,也為觀眾提供了更加豐富、立體的參觀體驗。
蔬菜藝術升華,演繹文化交融新篇
菜博會將蔬菜與文化深度融合,在全國首創了獨具地域特色的蔬菜文化景觀,蔬菜成為文化傳播的獨特載體,文化則賦予蔬菜產業靈魂。
八號館以“綠播九州”為主題的系列蔬菜文化藝術景觀,讓蔬菜花卉化身水墨丹青,讓農耕文化升華為視覺盛宴。

以內蒙古鄂爾多斯、河北雄安、山西大同、新疆喀什、四川成都、重慶、云南、貴州等“壽光模式”輸出地為創作藍本,運用蔬菜掛果、盆栽、扦插、粘貼、仿真、雕刻等多種藝術形式,通過實景模型、景觀制作和場景還原等手段,生動描繪出各地的特色文化景觀。
五號館以假山為載體打造“菜鄉農圣”特色景觀,彰顯著壽光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展區內精心打造的蔬菜文化景觀,不僅是“中國蔬菜之鄉”地域文化的鮮明標識,更是吸引游客競相觀賞的核心亮點。
商貿平臺升級,拓展國際合作空間
作為國家級綜合型農業展會,菜博會吸引了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專業生產商、經銷商和采購商與會參展。
展會期間,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匯聚,為商貿合作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展會期間將舉辦設施蔬菜園區發展大會、濰坊壽光農圣賈思勰宣傳推廣活動、“壽光好品”展、“濰坊好品”展、第三屆“賈思勰農業獎”頒獎典禮、“壽光模式”與鄉村振興研討會、蔬菜文化藝術節等20余項專題活動,形成以菜博會為龍頭,多產業展會并舉的辦會格局。
特別邀請白俄羅斯作為主賓國,六號館集中展示國際特色產品和非遺產品,百余名國際展商共赴“綠色之約”,有力地促進國際產品的交流與貿易。會期內還將舉行重點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助力“雙招雙引”新攻勢,進一步推進產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文旅研學聯動,打造農教融合課堂
菜博會不僅是蔬菜產業的年度盛會,更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文旅盛宴,肩負著農教融合的重要使命,是綠色觀光旅游和農業科普研學的絕佳目的地。

菜博會舉辦地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園區內的壽光蔬菜博物館是國內首家以蔬菜文化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館藏展品3000余件/套,博物館以場景復刻之精妙與文物遺存之古樸,鋪陳一幅壽光蔬菜生產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的歷史長卷。
作為山東省省級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基地,依托園區豐富的景觀和文化資源,深入挖掘農圣文化內涵,開發“文旅+研學”項目。精心打造“蔬香里研學館”,設計了分學段研學課程,引領學生探索農業科技、感悟歷史人文、體驗非遺傳承,為青少年提供“行走的課堂”,為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生動范例。
模式創新輸出,構建全國聯動格局
作為國內農業園區中可實現收支平衡、閉環發展的“農旅雙鏈”運行樣板,菜博會引起了全國各地政企關注。
通過引進“壽光模式”,結合當地自然資源、特色產業,利用菜博會技術服務、標準體系、示范推廣、辦展辦會等方面的經驗,浙江衢州、重慶開州、山西大同、雄安新區等地合作項目先后落地,具有“壽光元素”的園區遍布大江南北,將為當地農業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模式。
第二十六屆壽光菜博會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在綠色科技的引領下,展現著蔬菜產業的無限魅力,為人們描繪出農業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